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文件精神  香樟文化  龙文风采  光影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五之大讲堂”考古系列讲座:土司考古新收获
2017-07-01 13:05 本网记者 文/王玉林 图/倪荣蔚  本站原创

6月30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研究员作客我校,在花溪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作题为“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进程看中央与边疆的动态:土司考古新收获”的讲座。校党委书记韩卉出席。副校长徐晓光主持讲座,师生代表500余人参加。讲座系学校“五之大讲堂”考古系列讲座之一。

 

 

周必素讲到,在考古视野下,土司制度历史文化的研究从文献拓展到考古领域,进一步复原了土司制度文化,在中国西南部地区,卷起了一股气势汹涌的土司考古之风,这股飓风涉及了全国,乃至刮向世界。土司制度是中央对边疆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加强,源于汉朝以来的羁縻制度,推行于元、明、清时期中国西南、西北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赋予地方自治的一种特殊治理方式。

周必素围绕着“中国土司制度及土司遗址申遗”“播州与杨氏”“播州杨氏土司的考古发现”等问题,讲述了遵义海龙囤以及杨氏土司的考古新发现。周必素说,“土司制度文化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贵州遵义海龙囤和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遗址捆绑在一起于2015年7月4日成功申遗,并组成“中国西南土司遗址”获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她认为,播州土司的行政、军事、丧葬等遗存相对独立,具有土司政权受封中央的地方政权特征,从墓地格局、结构、葬俗等方面也体现了对中央文化的吸纳及意识形态的认同。

据悉,本次讲座是“五之大讲堂”考古系列讲座的最后一期,在韩卉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成功开展,并划上了圆满“分号”。该系列讲座讲述了从贵州的史前文化到明清时期的考古发现和收获。通过开展“五之大讲堂”考古系列讲座,帮助学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强了才干,使广大师生了解到了贵州丰富的历史文化,从而树立贵州的文化自信。在此,特别感谢省文物研究所对我校工作的大力支持!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