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文件精神  香樟文化  龙文风采  光影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香樟文化>>正文
 

 

我在贵州师大的第十年
2019-09-23 22:18 刘美伶 

杨成英 摄(作者系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 2017级学生)

没有想到,我在贵州师大的第十年,关键词竟是“小别离”。

2009年考入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读研也都在这里,但由于工作调整,现在我要离开母校了。在这里,清晨的钟声,傍晚的跑道,起了风的相宝山上,亮起灯的宿舍楼前……我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关于贵州师大的一切,都已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

从陌生到熟悉,从学生到成为这里的教职工,转眼就十年了,早已无法割舍,可是又得告别。我曾在日记里写下过这样一句话:“这里好美,春夏秋冬都美,我想要赖在这里一辈子”。无数次进出图书馆、穿过樱花路、驻足介园,我总是以为这是我的日常,也是永远的日常。而如今,却在这根原本设定的轨迹上画上了句点。

很多事都是不可避免的,例如青春转瞬即逝,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在贵州师大的十年,足够努力,足够真诚,足够精彩,曾经当过校园领袖,是阳光向上的学生代表。回想那时,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力量。在增长学识和见识的路上夜以继日,不知疲惫。所以当离别到来时,我虽然伤感,但不遗憾。只是离开得匆忙,不能逐一跟我心里念着的人和留有我足迹的那些地方一一告别。

对这个学习生活了十年的地方,我心怀感恩,母校的胸怀打动了像我这样的学子,也随之转化为深藏于我们内心的美好情怀。曾经,《贵州师范大学报》 给了我一整个版面来展示我所写的散文、小说和诗,对于那些不太成熟的语句,对于那个尚显稚嫩,表达还欠深度的我,校报的老师们反馈的不是挑剔和批评,而是接纳和教导,他们给予了我足够成长和发挥的空间。我很怀念在校报记者团当学生记者的那段时光,那时候我累计采访过的学校师生员工近百人,老师们专注于不同领域的研究,专注于对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学生则专注于自己的学习或学生活动、比赛等,他们都在教我如何学会对一件事情“专注”,我把学到的这些都当作宝藏,为我的成长指引方向。

离别,一切如常,可就是感觉怪怪的,像是我出嫁的时候,虽然离娘家很近,想回就回,但就是感觉很失落。十年积累的有形的东西看似是一夜归零,但努力奋斗的痕迹永远抹不掉,在这么多年的宝贵时光里,我自信早已有了贵州师大的“气质”,我会到新的地方去,继续做一个认真努力的人,继续创造更棒的未来。

从今以后,贴在我身上的标签除了“文学院的女同学”“记者团老团长”“贵州师大教职工”外,有了一个新的、一个更加宽泛的提法——“校友”,我也喜欢这个标签,因为我走到哪仍然是“贵州师大人”,仍然念着“贵州师大情”。

(作者系文学院2009级校友)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