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雪梅 摄
说不清楚今年的秋天是哪天到来的,但我知道贵州师大的秋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被我发现的,阳光跳动在密密匝匝的桂花中,分散了它的香味,却也增添了它的色泽和美艳。我开始庆幸通往目的地的这条路是干净整洁的石板路,而非充满刺鼻气味的柏油路,我唯恐那跳跃在斑驳阳光里的小精灵受到惊吓,从而失去它原先的色泽与美艳,变得世俗与丑陋。
我仔细观察过贵州师大校园里各处的桂花。通往文学院,静静立在人行道两侧的桂花是腼腆的,像极了怀抱课本,面露娇羞笑容的文学女孩,四五瓣鹅黄的花瓣紧紧依偎在一起,再由其他的一朵、两朵、三朵集聚在一起,一团团,一簇簇,又像是结伴同行的学子,一路谈笑,好不热闹。再往前,在分岔路口便是马鞭草“紫色花海”的所在地,走进这片紫色的天地,仿佛邂逅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浪漫的紫色与活力的绿色相得益彰,星星点点的花朵掩映在茂密的枝叶中,她们和在花中嬉戏的小鹿母子说笑着,不时向辛勤值班的稻草人送去慰藉的清香,行走在花丛中,我只觉得轻松与释然。
行至白云湖,初秋微凉,湖畔的桂花飘到湖面上,将湖水轻轻撩拨起涟漪,继而向前打旋儿,只留给湖水伴着清香的留恋。我还喜爱乘坐校园内的交通车,在泛着金黄色的午后贪婪地享受着和着香甜的秋风,从思雅西路出发,沿着鹿鸣路、宝山路,再途径思雅东路回到思雅西路,我总是乐此不疲,不仅是因为沿路的绝美秋景,还因为那些犹如碎钻一样不起眼但却牵动着行人心弦的桂花,它给每一位贵州师大人独一无二的美的体验。
结束繁杂的课程后,我喜欢约着三两好友去校园的各个角落,我们可以促膝长谈,可以在影影绰绰的香樟树影下细细回忆两年前的秋天,那时的我们刚结束犹如炼狱一般的高三学习生涯……
我清楚地记得,那年迎接我们的也是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花草与树木,只是两年以后,它们其中增加了许多新成员,给这校园,给这校园里的莘莘学子又增加了诸多乐趣与活力。
年岁相似,花儿常变。当年拖着行李箱,紧张又憧憬地望着这校园的新生如今已是大三学子,一如校园里当初纤弱的桂花树一般,再经一岁枯荣,她们将会变得更加挺拔,我亦如此。世事变迁,我只惟愿同那年年奉献香气的桂花一样,除却浮华,静心沉淀,布施芬芳。
(作者系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2016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