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文件精神  香樟文化  龙文风采  光影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香樟文化>>正文
 

 

贵州师大 ·风
2018-08-27 18:20 徐勤兰 

我从一个无风的城市而来, 来到这风中定格的贵州师大。常常看着你, 对视着你, 注目着你。远远地, 就像一缕风, 它拂过山间, 从路最深最远的地方吹来, 抚过每一位贵州师大学子的发梢眉间。

九月, 我家乡的城市依旧烈日灼灼, 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 我乘着绿皮火车, 一路哐哧哐哧地来到贵州师大。我对贵州师大的印象, 从风伊始。仍旧闷热的天气, 炎阳炙人, 而贵州师大的这缕风, 仿佛砂金一般, 在稠密黑暗的河底中, 隐隐发光。风褪尽了我奔波中所有的疲惫与汗水, 风又吹来了薄暮和凉意。我犹然记得, 在贵州师大的第一个黄昏暮色, 那时, 夕阳乘着一点点空隙, 迸射出一条条绛色的霞彩, 晚风拂动, 金色的鱼鳞翻滚闪烁。那璀璨夺目的模样, 像秋叶的流星, 在我的内心深处, 着了火。

对于贵州师大这缕风, 我愿意用 “她”来称呼, 显得更深情。她懂得贵州师大学子所有情绪的跳跃或沉潜, 每当贵州师大学子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 她都会以赤子的姿势到来, 给予他们最温暖的慰藉。余秀华说: “诗歌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 它充当了一柄拐杖。 ” 而贵州师大这缕风于我们而言, 又何尝不是一柄在摇摇晃晃的日子中获得安稳的拐杖。

贵州师大这缕风, 在贵州师大学子的眼里, 就像余光中笔下的第三种绝色, 在月色与雪色之间, 她面带微笑地向我们走来。这缕风带着我们以巍峨的南门为始,沿路而上。沿途, 她将道路两侧的银杏吹得簌簌地飘落, 错落有致地铺满了青石板砌成的石梯, 将一段本应寻常的路化为了庄重仪式的开场曲。在错落的行进之间,风把我们带到了气势雄伟的图书馆, 这里是风的骄傲, 不仅仅是因为其外在的美轮美奂, 更是因为这里, 是实现千千万万学子的梦想殿堂, 这浩瀚的知识海洋, 像万头攒动的火树银花, 让学子未来的前行之路, 都熠熠生辉, 散发荣光。

风本应带着我们继续漫步前行, 而风却流连在了这里, 不肯离去。

贵州师大这缕风, 带来的很多, 带走的亦很多。她带走了一年又一年的春夏秋冬, 又让一届又一届学子远去。我们本以为, 在贵州师大的流连之间, 时间会比陷入泥淖还要缓慢; 我们本以为, 每一次日出日落, 风都会把它们的距离吹得很远很远。然而, 正如海子所言: 我们最终都要远行,都要告别。风无法挽留离别的学子, 她对他们的爱, 只能止于唇齿, 掩于岁月。而即将远行的学子, 也只能在临别之际, 将贵州师大每一处到过的隅落, 每一段走过的路途, 每一方看过的风景, 每一个奋斗的身影, 都浓缩在贵州师大的蓝天之下, 风的吹拂之中, 一个特写镜头里, 然后, 将风与贵州师大的记忆, 浓浓淡淡地逸散, 弥漫在贵州师大的空气中。

我与这风的邂逅恰是一年的岁暮。尽管, 我还有四分之三的时间书写与贵州师大的朝霞、 夕晖; 分担贵州师大的寒潮、 风雷; 共享贵州师大的雾霭、 虹霓。木心在《芹香子》 中写到: “你是夜不下来的黄昏,你是明不起来的清晨, 你的语调像深山流泉, 你的抚摸如暮春微云。 ” 诗中的 “你” 与我心中贵州师大的这缕风如出一辙。

起风了。我与风并无恩怨, 只是, 它的每一次到来, 都会吹落我心头的泪水。我的泪水为贵州师大而流。我突然害怕这风, 我怕什么时候, 这风一吹, 就将我们从相逢吹向离别。随着日子渐渐远去了, 只能海棠花里寻往昔, 处处是回不去的旧光阴。

既然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我只希冀: 风呀风, 你能缓一点, 再缓一点, 让我们与你的光景能够寂静绵长起来。

(作者系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7级学生)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